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军营网络直播:忽如一夜春风来

原标题:军营网络直播:忽如一夜春风来

“用什么碗吃饭”真的军营挺重要——

网络直播“试水”军营课堂

如果在以前,有人让某旅教育干事宋宣锋推荐一种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那宋宣锋还真得认真思索一番。直播来世不欠但现在,忽夜宋宣锋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你不妨试试军营网络直播。春风”

其实,军营对网络直播,网络宋宣锋接触的直播时间并不长。甚至,忽夜当初选择这种形式时,春风他几乎是军营出于一种“救场如救火”的心态。

一年前的网络那段时间,宋宣锋在工作进度方面有点着急。直播一边是忽夜不容懈怠的疫情防控形势,一边是春风亟须落实的教育计划。“大课开展不了,教育计划该咋落实?”宋宣锋急得团团转却不知从何入手。

这时,基地下发的《关于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进入他的视线。当读到“用好网络搞好教育”时,宋宣锋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试下网络直播?

年前制定教育计划时,就有人推荐他尝试这种眼下正流行的形式,宋宣锋听了直摇头:“网络直播不就是靠‘脸’吃饭么,怎么能确保授课的质效呢?”

事实上,跟宋宣锋持有同样观点的政工干部不在少数。“隔着屏幕,怎么及时读取官兵反馈,适时调整授课节奏?”在该基地某旅技术一营教导员卢俊看来,教育还是要“面对面”,才能做到“心贴心”。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宋宣锋下载了一款直播软件,来世不欠一口气刷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后,他的心里渐渐有了点底:“互联网上的不少热门直播早已过了靠‘脸’吃饭的阶段。如何制造话题、创造亮点、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始终紧跟自己……在很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可以借鉴。”

在他的筹划下,该基地的第一堂网络直播课在某旅部分官兵的支持下进行了试讲。出乎宋宣锋预料,这种教育形式颇受官兵欢迎,刷屏的弹幕始终洋溢着官兵的热情——

“授课方式有点‘潮’啊!”

“时代感满满!”

“泪目,小散远单位竟有这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

随后的一份问卷调查更加印证了宋宣锋的判断:针对网络直播,官兵好评率达到90%以上,30多名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踊跃报名,请求参与授课。

“烹饪‘教育大餐’,食材很重要。怎样做得好吃、色香味俱全,甚至用什么碗盛放,也很重要。”教育推进会上,时任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徐德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不只要让官兵吃好,还要让官兵喜欢去吃、乐意去吃、吃得开心。”

该基地趁热打铁,邀请院校讲师、驻地电视台工作人员、实力派网络主播等前来讲授直播理念、传授直播技巧。话题捕捉、情绪引导、互动交流等一系列直播技巧渐渐被教育骨干运用到军营网络直播授课中。

“要善于捕捉官兵的共鸣点”“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也很重要”“更新自己的语言,要更具‘网络感’”……在课后的线上复盘中,施教者热烈讨论,形成了更多的直播授课经验。

思维的藩篱被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池水更加充沛鲜活,一条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开始在施教者面前铺开……

弹幕把“一人讲”变成了“大家讲”——

教育热不热,先看这个“温度计”

军营网络直播“忽如一夜春风来”,也使弹幕文化更深地融入官兵心中,在课堂上绽放出承载思绪的朵朵“梨花”。

刚开始时,部分官兵只是偶尔刷几个“666”,但随着网络直播教育形式在该基地的扎根、开花,官兵们的发言也不再满足于“点赞”和“打call”。

对于弹幕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曾被上级评为优秀“四会”政治教员的某旅二级军士长周新义一开始并不以为然:“‘弹幕’无非就是几句留言,能有多大的意义,又能溅出多大的水花?”

周新义平时爱收集官兵中出现的新词,风趣幽默的“网言网语”总是信手拈来,他一直认为自己也算“跟上了时代”。但首次登台网络直播课堂,不断滚动的弹幕让他难以“淡定”。

一边是自己自信满满地讲述精心准备的“抗战英雄故事”,一边是屏幕上官兵越来越多的询问:“这个故事有另一个传说版本,主播怎么看”“这位英雄后来怎么样了”……接踵而至、反复出现的问句,让周新义顿时“眼花缭乱”。最后,他干脆心一横,来了一个“避重就轻”,只挑上几个容易回答的进行解释。

而之后的一项评比,让周新义陷入尴尬的境地。原来,该旅在检验教育落实效果时,将弹幕数质量纳入授课质量评比内容,相关数据直接在旅电子公告屏上滚动播放,而他作为一名旅里有些“资历”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量化成绩竟然因弹幕数量少、质量低垫了底。

“弹幕真的这么重要?”“别人的弹幕为啥这么多?”抱着赶超的心态,周新义将名列前茅的几名教员直播视频翻出来反复揣摩,一番对比之后他恍然大悟——

“弹幕就好像一个‘温度计’,时刻反映着教员授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热度。”更重要的是,弹幕的高频次出现,也在事实上把教员的“一人讲”变成了全体官兵均可参与的“大家讲”。很多时候,前面一个战友问的问题,只要“主播”稍加引导,很快就有其他战友来积极作答。

找到问题的症结,周新义决定调整授课内容和风格,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多个互动环节。

在随后的一次例行教育中,周新义再次走入直播室。讲课中,他不再对官兵留言“置若罔闻”,而是精心挑选有价值的弹幕,主动对其进行延伸性讲解,用弹幕来助推和控制授课进程。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官兵切实感觉到“主播在看着我”,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当月评比中,周新义的弹幕数量荣登榜首,曾经的“四会”政治教员又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周新义对弹幕重要性的认知变化,是该基地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共同经历的一个缩影。和周新义一样,他们也面临着一种新挑战:课堂上官兵所提问题,早已不再局限于教案所列范围。而面对这种变化,施教者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现场应变能力。

如果说,弹幕文化在军营网络直播教育中的走俏,反映的是“网生代”官兵对于参与和互动的渴望,那么,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条条弹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实现能力快速提升的一种倒逼。

真心捧出最鲜活的精品——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在该基地推动下,“高原火箭兵讲坛”“学习砺剑教育平台”“网络直播间”等各具特色的旅团直播教育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熟悉的教员变身网络“主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赋予了鲜明时代感,官兵点赞叫好的留言络绎不绝。

可时间一长,该基地的网络直播教育仿佛遭遇了“倒春寒”。接连几次的直播授课,发弹幕的官兵人数寥寥,提问的战友更是没有几个。

这些“遇冷”的直播当中,就有某旅发射三营教导员徐虎的一课。

徐虎曾不止一次地被评为优秀政治教员。在网络直播中,他将自己的授课称为军旅生涯又一个“高光时刻”,甚至被战友们称为“网红教员”。但那一次,他发现,直播中弹幕骤减的尴尬自己也未能幸免,即便偶尔有官兵出来“捧场”,但问题和观点也大多不痛不痒。

问题出在哪儿?一番网上调查之后,结果水落石出。不少官兵反映,网络直播的教育形式虽然很新,但新鲜感过后,依旧架不住授课内容空泛,如果一味地“新瓶装老酒”,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徐虎不甘心自己的课堂成为“沉寂的海面”,他渴望的景象是“汹涌澎湃、浪花飞溅”。于是,他决定深入官兵之中寻找解决之道。

这一过程中,徐虎收集到了不少战士的动人故事,用摄像机抓拍到许多接地气的精彩瞬间,尤其是一些官兵主动为他提供练兵备战一线的鲜活素材。这些,让他在准备新的授课内容时更加游刃有余。

之后,随着他精心准备的《寻找身边的英雄》网络直播课新鲜出炉,熟悉的弹幕大军再次“回归”——

“全旅第一套战术沙盘原来是我们营长李吴设计出的。寻找身边的英雄,我为他插上一面红旗!”

“李营长是英雄,难道我们班长肖传良不是好汉?忘了上次演习武器装备突发故障吗,要不是他一次性现场排故成功,那次演习的胜利方可能就会易主啦!”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打赢路上只要拼尽全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

徐虎的成功引起了其他施教者的关注,也使“内容为王”的教育理念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军营网络直播的优势则在于能放大教育的实效。”徐虎告诉记者,“要充分发挥军营网络直播的作用,最基本的一点还是要贴近官兵生活,在内容选择与提炼上狠下功夫!”

在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不断寻求突破的基础上,该旅适时推出网络直播授课内容质量把关机制,建立了涵盖“理论水平”“结合程度”“授课技巧”等5大类别12个方面的审核标准,要求每堂课在进入直播间前都必须通过由政工领导、教育干事、基层理论骨干组成的联合审核组试听和把关,力争呈现给官兵的教育内容“鲜活而又接地气”。

“确认过眼神,这是我的菜”——

效果怎么样,官兵说了算

随着时间推移,该基地的网络“主播”队伍不断壮大,网络直播授课对官兵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深。

某旅发射一营下士张腾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搬小板凳”参与这种授课时的感受。讨论式的线上授课让他感到十分新鲜,他只有认真倾听教员的讲解,才能跟上战友们讨论的节奏。有时,他有感而发,也发一条弹幕,就会更加关注其他战友的回应情况,以及教员的相关点评。对那些内容冒热气、话语接地气的授课,他忍不住就会为主播点“拇指赞”、发“弹幕评”。

他告诉记者:“以前上大课,最担心被提问。即使有点想法,众目睽睽之下压力很大,又没有准备,因此很怕出错。”现在张腾没了这些顾虑,他有什么想法就直接发弹幕,只要意见有建设性、理解比别人深透,不怕施教者注意不到。甚至,他还可以直接评论教员的授课质量与水平,给出自己的建议,以帮助教员把课讲得更好。

网络直播的时代性和大众性,几乎让每名官兵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体会分享给所有人。

“确认过眼神,这是我的菜。”官兵们常用类似的活泼语言来表达对网络直播课的喜爱与肯定。

某旅教育干事胡建宇则道出了此事的另外一面:“教员们也越来越认同网络直播教育课。”

胡建宇把教员们的认同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网络直播教育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员授课水平的提升。选题的精当、临场的机变、风趣的语言、气氛的烘托、节奏的把握等等,一次次尝试中,教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一点点在提升。二是网络直播教育形式“抓住”了官兵的心。弹幕背后的参与意识、思想碰撞中的积极思考、对施教者能力水平的关注与评判、对分享自身收获的渴望,都有助于把官兵注意力“黏”在网络直播教育课上。

“喜欢这样的教育形式,有机会当主播当然要参加!”某旅下士李冀尧平时就爱在弹幕区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在休假的他得知有机会深度参与一次网络直播课时,立即答应下来。

李冀尧的家乡距离西柏坡不远。那天,他手持自拍杆,一边游览一边解说,将来自西柏坡纪念馆的“红色风景”录成视频带回了营区。在之后一堂党史直播课上,视频一经放出,满屏的弹幕便不断滚动。看到战友们的点赞,李冀尧成就感满满,“我也过了一把‘主播’的瘾。”

“云课堂”的不断拓展,让“云端”力量不断聚集。如今该基地的军营网络直播课堂上,坐着的主角不一定是优秀政治教员,也不一定是政治干部,或许他是一名技能尖兵、体能达人、理论之星,抑或普通战士……

军营网络直播正在以更有力的步伐,走进官兵的心,拨动生命线的弦,催生出备战打仗的更高热情。

版式设计:梁 晨

图①④:军营网络直播素材来自训练场,有效增强了“云课堂”的吸引力。图②:留意官兵弹幕,现场与兵互动,是军营网络“主播”的基本功。图③:边倾听、边思索、边交流,新的教育方式调动了官兵参与积极性。图片由作者提供(■本报特约记者 岳小琳 通讯员 雷 柱 莫珀滔)

赞(814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军营网络直播:忽如一夜春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