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互联网+”教研,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原标题:“互联网+”教研,互联网+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探索】

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教研教师存在诸多困难。促进成长魔法师和他的猫单单依靠本校力量,乡村势单力薄,专业难以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互联网+湖北省恩施市针对这一问题,教研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条件,促进成长构建教研共同体,乡村探索教研活动实践。专业

乡镇成立中心教研组,互联网+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恩施市创建了“恩施市互动录播平台”,教研教师覆盖到了所有村点校。促进成长魔法师和他的猫依托信息化条件,乡村各乡镇以中心小学为龙头成立了学科中心教研组,专业定期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在每周的网络集体备课会上,确定的主备教师在学校直播室将所备的学科教学目标、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等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学校老师在线观看、讨论交流、改进完善。通过网络,小规模学校教师在一起共同研读课标,研读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这样的备课克服了小规模学校难以实现集体备课的困难。

除了每周的网络集体备课活动,中心教研组还充分利用“互动录播平台”,定期上网络公开研讨课,实现了各校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研目标。

建立教研共同体,开展混合式教研活动

从本地实际出发,恩施市建立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不同层次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连片教研活动探索与实践。

建立城乡结合的大片区教研共同体。按照城乡结合的原则,以城区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方位将全市分成有城区优质学校参与的四大片区教研共同体,建立了片区教研共同体运行机制,如建立了组织机构职责、后勤保障制度、学科教研活动制度、中心小学和名师引领制度等。

建立“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共同体。全面开展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与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学校建立联合教研组,开展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城区学校和中心小学除了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外,平时更多的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研帮扶活动。

整合传统的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优势,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连片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把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一体五环”混合式连片教研实践模式。一是确立好活动主题(建立问题征集与筛选制度)。二是实行“个人主备+网上集体备课”相结合。三是实行“现场观课+网上观课”相结合。四是实行“现场评课+网络议课”相结合。五是抓好系统反思(撰写课例或反思文章)、课堂改进工作。实践证明,这种乡村小规模学校混合式的连片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混合式连片教研有如下好处:一是经济性,乡村小规模学校都比较偏远,如果把老师们都召集到现场,时间问题和交通问题等都要考虑,通过网络将老师们连接在一起,经济实惠。二是灵活性,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老师工作任务都很重,通过混合式教研,老师们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在网上观课、议课,参与讨论。三是全员性,传统的现场教研活动,农村小规模学校只能派出少数人参加。混合式教研不仅可现场观课,也能让没有到现场的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观课、议课,这样就扩大了活动参与面。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掌上教研”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和教研活动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意义重大。

恩施市组建了网上教研队伍,建立了“恩施教研”“恩施小规模学校联盟”等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各学科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学科教研微信群、QQ群,乡村小规模学校老师积极加入,深度参与。这些网络平台成为教研信息发布、教研工作指导、疑难问题探讨、教研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这些网络平台和中国教科院等教育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名师相联系,已经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跨时空的和专家、名师进行对话和成果分享,如今年五月份,中国教科院的几位专家通过网络观看了恩施市新塘乡横栏教学点老师的线上教学,并通过微信对执教老师进行了具体指导,效果明显。“掌上教研”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

(作者:姚光炳,系湖北省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员)(姚光炳)

赞(1123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互联网+”教研,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