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夏季驻训谨防心血管疾病

原标题:夏季驻训谨防心血管疾病

7月中旬,夏季心血首次参加野外驻训的驻训某部战士小李,在远程徒步行军训练中,谨防隐吾者突然面色苍白、管疾呼吸困难。夏季心血连队卫生员对小李检查后,驻训发现他心跳过速、谨防血压降低,管疾初步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夏季心血卫生员立即对小李进行颈动脉窦按摩、驻训咽部刺激等紧急处理,谨防并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治疗。管疾入院后,夏季心血经过心电图、驻训心脏超声、谨防心肌酶等相关检查,小李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在开展高强度训练时,可能会因劳累、隐吾者疲惫等导致体内平衡失调,诱发心血管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结合部队野外驻训实例和临床诊治病例,为官兵讲解如何快速诊断、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易发疾病应知晓

野外驻训期间,受驻训环境、训练强度、个人身体条件等影响,官兵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有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剧烈运动后,人体内新陈代谢速率加快;训练过程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身体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加,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有的战友在训练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低血压和心肌缺血,常见症状有黑曚、晕厥、出冷汗、胸痛等。夏季天气炎热,官兵在训练时大量出汗,丧失较多水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动过缓,就可能在血管壁内形成血栓,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而且,高温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人体内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进而引发低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此外,如果战友在训练中突破体能极限、超过心理最大负荷,还可能使人体生理功能紊乱,增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可在训练后进行自我观察,看是否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结合自己是否存在吸烟、饮酒、糖尿病、压力性失眠等危险因素,以及直系亲属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等情况,对患病概率进行评判。若感觉自己患病风险较高,可到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进一步评估。

高效救治需对症

心血管疾病种类多、症状杂,发病时可能会对心率、血压、呼吸等多项生理指标产生影响。野外驻训期间,如果官兵出现心血管疾病,既要迅速缓解症状,还要了解发病原因,对症治疗。

若官兵在训练中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卫生员应及时对病情轻重进行评估。如果战友只是轻度不适,且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先不用就医,及时停止训练并休息,待人体机能恢复后,症状一般会消失。

若官兵因大量出汗导致人体血容量不足,引发低血压,应增加饮水量,以达到血容量的补充。如果是严重脱水,则短时间内不宜大量饮水,否则容易使体内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水中毒。官兵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分次、适量饮用淡盐水。

如官兵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体内离子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还要放松心情,舒缓情绪。高温下,有的战友在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此时不必太过担心,休息调整后,症状会得到有效缓解。

若官兵情绪过度激动或体力严重透支,可能引发心肌损伤,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官兵在训练期间,如发现身边战友出现烦躁、气短、呼吸困难等急性心力衰竭症状,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同时,帮助战友保持坐立姿势,确保双脚下垂,减少血液回流;叮嘱战友保持镇静,确保呼吸平稳通畅,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若有战友出现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体内酸碱平衡严重失调、爆发性心肌炎等罕见疾病,可能有心脏骤停的风险。如果训练时发现身边战友突然倒地,首先要判定周围环境是否适合紧急抢救。如不适合,应立即将战友转移至相对宽敞地域。同时,观察战友体征,判断有无意识、呼吸和脉搏跳动。若没有,要立即请求医疗救援,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保障健康重预防

预防心血管疾病要注意科学训练、饮食习惯、易患因素等多个方面。

官兵在高温条件下开展训练应保证饮用水及盐分的摄入。每天至少摄入2000-3000毫升水分,但要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防止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

官兵在训练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恢复性运动。训练前可通过慢跑、肌肉拉伸等运动提高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供给肌肉的血流量,进而增大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训练后可以通过伸展运动或按摩,减轻肌肉张力,消除疲劳。

饮食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又要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以防增加心血管负荷,诱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此外,积极调节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侯丹宁 本报特约通讯员 白天任)

赞(5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夏季驻训谨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