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90后“背包书记”任敏:包里装着群众,脚下走出未来

原标题:【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90后“背包书记”任敏:包里装着群众,背包书记脚下走出未来

任敏与当地群众交流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9日讯(记者 王滟雨 胡旭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的从脱出群众们常说,三年前,贫攻网游之步步穿心村里来了位“背包书记”,坚线她相貌秀气斯文,后任做事却雷厉风行,敏包1000多个日夜里,着群众脚她总是下走背着一个双肩包走在下汝村中,包里装着满满的背包书记工作笔记、文件材料和贫困户信息资料……她就是从脱出甘孜州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任敏。

虽说是贫攻名90后,任敏却已担起了下汝村“第一书记”重任,坚线带着这个高原上的后任小村子,走向脱贫致富的敏包明天。

啃下语言“硬骨头”,着群众脚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2017年5月,任敏主动请缨,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司法局对口帮扶的下汝村担任第一书记。可当到来,便遇见上第一只“拦路虎”——语言不通。下汝村绝大部份村民都是网游之步步穿心藏族,平时交流都说藏语,可任敏却对藏语一窍不通,有时遇见当地藏族同胞来咨询,她也常常有心无力。

语言不通,无疑拉开了自己与当地群众的距离。话都说不上,这样的书记靠不靠得住?任敏不希望自己带给老百姓这样的困惑。她拿着藏文基础教材,找到村主任,虚心请教,一点点地自学起藏语。在她的双肩包里,也放着藏语教材和笔记本,没事便拿出来翻一翻。

“家里面有人吗?”敲开一户人家门前,任敏又听了听手机里的藏语录音,跟着发音用藏语问到。除了跟着教材学,她还请来会藏汉双语的干部帮忙把“家里面有人吗?”“把户口簿拿过来看一看”等入户走访常用藏语用汉语进行读音标注,再用微信录音保存,时不时就拿出来听听,跟着录音练发音。

一天工作完成,任敏习惯性地便用藏语说到:“阿嘎特(辛苦了)!”说得多了,那些工作上常用的藏语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更帮助她拉近和当地群众的距离。就连村主任细曲珍也打趣地说:“任书记,你比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头子还像下汝村的。”

支上小型蔬菜棚,老百姓吃菜再不犯难

下汝村平均海拔3600多米,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作物生长困难,当地老百姓想要吃上新鲜蔬菜只能从其他地方运上来,既不方便,也增加了运输成本,使得“吃菜难,吃菜贵”成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一道难题。

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放心、便捷地吃上新鲜蔬菜?任敏有了注意——建立小型蔬菜棚。任敏跑上跑下,向上级党委政府协调资金,带头示范种植,还请来专家视频教学、田间授课,手把手地教授当地群众蔬菜棚的种植方法。为了解决乡亲们建立蔬菜棚的后顾之忧,任敏更是当起蔬菜“推销员”,跑餐厅、跑饭店,帮乡亲们的蔬菜谋销路。

在任敏的带动下,下汝村几乎每户都建起了自己的蔬菜棚。村民泽丁感慨地说:“如今,我们不仅不用花钱买菜吃,自己吃不完的菜还可以卖出去变成钱,这多亏了任书记啊!”

保了种植,任敏又转头看着养殖。下汝村村民历来有养殖牦牛的传统,而牦牛也是当地群众的重要资产。任敏心想,这些牛都是村民脱贫奔康的命根子,一定要守好!为了降低村民的养殖风险,任敏想方设法向各级部门争取到资金约110余万元,修缮了牲畜暖棚,确保集体牧场的牦牛顺利过冬。

同时,她还给每头牦牛起了名字,给它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清点,同时注重提高出栏率。在一系列的额外努力下,下汝村牦牛养殖产业已经累计为村民增收11万元。

任敏看望当地老人

野草变成“致富草”,百姓腰包鼓起来

“没想到,身边见惯了的野草居然成了‘致富草’!”下汝村贫困户拉姆激动地说。而她所说的“野草”便是蒲公英。

下汝村共有99户482人,其中贫困户43户210人,几乎占到全村的一半。如此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任敏不敢有丝毫松懈,如何才能带领村民们走上一条特色致富路,久久地盘旋在她头顶。

去年年初的一天,任敏像往常一样在村里四处走走看看,忽然发现田边地头有许多的蒲公英干草。她突然想到,蒲公英本身便是一味中药,用来泡水喝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而下汝村有这么多的蒲公英,如果不能利用起来,岂不是很浪费吗?

她当即将这一想法汇报给党委政府。虽说任敏觉得开发蒲公英是一条好路子,但当地村民却不这么想。“不过是些野草草,能做出什么文章?”老百姓们有些迟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把大家的心团结到一起,村里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全面介绍蒲公英发展前景。驻村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传蒲公英产业优点,并依托农民夜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专门向村民讲授采挖技术。

逐渐地,村民纷纷加入到蒲公英采挖队伍当中,大家团结一心,分工明确,并通过征集多方意见,进行产品标签及包装的设计,打造出下汝村自己的蒲公英茶产品。去年6月初,任敏了解到市场行情,给下汝的蒲公英茶定了价,濯桑乡也发动乡村干部、村民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大力宣传,并在汉戈景区、观景台、酒店进行展销。

蒲公英茶推出后,短短十天,濯桑乡便销售了蒲公英茶等下汝特色产品280余份,帮助群众增收10000余元。而作家桑格格通过微博了解到任敏在高原的扶贫故事后,更主动联系任敏,当起了下汝农产品的“代言人”,帮下汝农产品带货推广,拓展销路。

截止今年7月份,下汝村蒲公英已经销售1200袋,累计为村民增收43200元,每户贫困户家庭实现增收1000多元。

濯桑乡党委书记扎西拉姆介绍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借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等地区旅游开发之机,把蒲公英项目与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探索蒲公英鲜菜采摘、鲜菜品尝、蒲公英茶炒制、蒲公英茶品尝等内容,增加濯桑乡旅游观光体验项目。

去年,一份特别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任敏手里,申请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藏族老人,名叫甲它。甲它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他看着任敏到来后村里的新变化,自己跟着村党支部干也从集体经济中分了红,日子越过越好,因此谋生了想要入党的想法,他说:“看到任敏和村里的党员为村里发展忙前忙后,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村子的发展尽一份力。”

三年来,任敏背着她的双肩包,累计入户走访1200余人次,解答法律、教育、脱贫攻坚政策521人次,帮助解决村民日常困难300余次……背包背在她身上,群众放在她心里,作为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任敏用自己的热血让下汝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美了起来。

(图片由四川省司法厅,甘孜州司法局共同提供)

(记者 王滟雨 胡旭阳)

赞(7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90后“背包书记”任敏:包里装着群众,脚下走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