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震后14小时 灾区正在恢复生活气息——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第一盏灯

原标题:震后14小时 灾区正在恢复生活气息——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第一盏灯

 

 

 

16日晚上6点,震后灾区正恢置点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第一盏灯。小时息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摄

周梦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 赵荣昌

9月16日晚上6点,复生夺得皇位斗苍天震后14个小时左右,活气泸县飘起淅淅沥沥的时安小雨。

天色渐暗,亮起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第一盏灯。第盏灯“有灯了,震后灾区正恢置点心头踏实多了!小时息临”安置群众何怡娴长舒一口气。复生

这是活气极不平凡的一天。凌晨4时33分,时安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亮起震源深度10千米,第盏灯夺得皇位斗苍天震中周边的震后灾区正恢置点泸县嘉明镇、福集镇、玉蟾街道等区域受灾较重。截至当日16时,地震造成泸州等地3人死亡,100人受伤,12.1万人受灾。

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派出前方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与时间赛跑,泸州立即开展应急救援,一支支队伍迅速集结,一个个帐篷渐渐搭起,一碗碗热饭端上了“桌”……

紧急救援 与时间赛跑

二级响应、一级响应,地震发生后,泸州应急响应级别不断升级,四川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

响应级别升级的同时,救援力量在震中集结。当天,泸州紧急调集消防救援、综合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抢险救援力量3860余人,在灾区全力开展救援。

上午6点,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直属中队中队长袁钱林和队友紧急前往福集镇团仓村,营救被困群众。“大爷70多岁了,因瘫痪不能行动,被困在家里很危险。”袁钱林回忆,在救援的过程中,自己和队友都小心翼翼,以免对大爷造成二次伤害。

上午7时30分,救援人员将一名伤情较重的患者转运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多学科专家立即开展会诊。随后,该院神经外科邓华江、骨与关节外科葛健华、脊柱外科雷飞三位专家赶往泸县人民医院,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同一时间,泸县群众也在紧急疏散,积极自救。

“不要呆在这儿,安全第一!”被地震震醒后,泸县玉蟾街道龙华村三社村民关长云便自发出门,冒着大雨,挨家挨户通知村民紧急转移。“不少墙垮了,我怕有人受伤,到处喊、到处看。”

截至12时50分,泸县已紧急转移安置6904人,紧急转移避险73929人。

妥善安置 建起临时的“家”

上午10点,在雨中,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的操场上,已经搭起了十余组蓝色大帐篷,志愿者开始分配水、方便面等物资。目前,泸县所有学校已停课,学生就近转移至避难场所,待校舍排查隐患、确保安全后逐步复课。

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简餐,安置点群众张合丽吃上了当天的第一口热饭,“有土豆、红萝卜、玉米,还有粥,味道还不错!”

回忆起凌晨的险情,张合丽心有余悸:“很害怕,房子摇得厉害,家里的冰箱倒了、窗户也倒了,墙上到处都在掉灰,穿着睡衣就往外跑。”张合丽说,早上不到8点,帐篷、物资便陆续运了过来,“现在看到帐篷那么快搭起来,有这么多人来驰援,觉得放心了、有保障了。”

记者看到,在该临时安置点入口左手处,还停着一个黄色的“方盒子”,这是工作人员为避险群众搭建的应急充电方仓。“方仓有56个充电接口,可以暂时缓解大家的用电需求。”

下午6点,在国网四川电力泸州江阳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副队长杨智伟的调试下,该临时安置点亮起第一盏灯。“这个灯主要以照明帐篷周围环境为主,天黑前,希望在每个帐篷里都装上照明灯和插头。”

灯下,身穿红色小马甲的志愿者,正在为安置群众递送晚饭。安置群众将在这里度过灾后的第一个夜晚。(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 赵荣昌)

赞(6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震后14小时 灾区正在恢复生活气息——临时安置点亮起了第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