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琛资讯网蓝琛资讯网

败事多因得意时

原标题:败事多因得意时

●一个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败事曾做过什么贡献,多因得意如果不抑制自我膨胀,败事最强超神核心为欲望上把铁锁,多因得意为任性加道护栏,败事最终都会导致失败

人们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多因得意事业有所发展时,败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多因得意肯定,听到一些表扬,败事这本在情理之中。多因得意但得意不可忘形,败事自信不可自傲。多因得意不仅如此,败事还应当常给自己“泼冷水”,多因得意最强超神核心使自己头脑清醒。败事

有人说,人一旦得意忘形,随之而来的行事风格就会高调,架势和作派就会张狂,甚至会不知天高地厚,这正是走向失败的开始。此言不虚。实际上,人最容易出现“迷糊”的时候,多为两种情况:一是工作做出成绩时,容易高估自己的贡献,觉得自己了不起;二是受到组织重用时,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出类拔萃。这“两个高估”,是不少人的通病。列夫·托尔斯泰作过一个比喻:“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处在顺境时,就越应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和谨慎,越应保持不事张扬的低调和内敛。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古往今来,因取得了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导致人生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与匈奴作战,虽多次获得重大胜利,但终未将其全歼。而最终消除匈奴带来的边患之人,乃是大将军窦宪。按说窦宪是抵抗匈奴的功臣,是需要树碑立传的英雄。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抗击匈奴,往往只知道卫青、霍去病,而不知有窦宪。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这位大将军功成名就之后,开始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以致毁了自己的名声。据《后汉书》记载,窦宪凯旋后,皇帝封他为大将军,破例将其位列于三公之上。从此之后,他不但在朝中横行霸道还强夺钱财,骄傲放纵。最后,窦宪因此获罪,自尽身亡。

历史的结局总是这样,一个人不管本事有多大,曾做过什么贡献,如果不抑制自我膨胀,为欲望上把铁锁,为任性加道护栏,最终都会导致失败。与窦宪相反,卫青、霍去病虽然有功于国家,却不居功自傲。卫青出击匈奴七战七捷,从来都把胜利归于“诸校尉力战之功”;霍去病同样十分谦逊,当汉武帝准备为他修建豪华住宅以示犒赏时,他谢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就是二人与窦宪的区别,也是他们人格操守的不同。

我们共产党人始终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来强调,一贯要求党员要牢记“两个务必”。这既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对每名党员关心爱护。回顾历史,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这方面都作出了榜样。“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学贯中西,德高望重。他81岁高龄时,曾写下这样一篇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人们每读这篇座右铭,无不为吴老的这种谦逊所打动,更为他活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所折服。试想,一个人若有了这种精神,何尝不能做到“寡过”,又何尝不能避免人生悲剧,写就成功人生?(■轩 荻)

赞(9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蓝琛资讯网 » 败事多因得意时